读《课堂研究》有感

时间:2024-06-11 16:43:37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课堂研究》有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课堂研究》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课堂研究》有感

读《课堂研究》有感1

  《课堂研究概论》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注重新型师范教育模块课程的建设,为培养师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全面体现“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和“实用、适用”的教学要求。内容安排上基本上按照“课堂研究的背景”、“课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课堂研究与课堂教学”三条线索展开。深刻揭示了传统教学论面临的种种困境,推动教学论研究范式的转型,是对对整个课程与教学研究的警语和启示。

  本书从传统教学论、课堂教学论、课堂和教学等几方面对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做了深刻的研究和批判。对当今教育面临的危机和种种窘境都予以深刻的解释和合理的建议。下面我就浅谈对本书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读书心得。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西方学者就是从研究有效教学的指标及策略的角度来提出课堂教学的方法的。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学的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为能主动地认识社会、创造性地改造社会的主体。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充分重视学生的禀赋与创造才能,让学生敢说、敢笑、敢争论,敢于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一潭死水的课堂绝不是好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一条生命涌动的河流,学生在其中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珍视生命的灵动,张扬学生鲜活的个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运用激励赞赏等艺术手段,让学生享受到幸福感,让课堂焕发出无穷活力。

  一、发掘学生潜能,激发课堂活力

  1、发挥主体作用,激发主动意识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往往以“绝对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的容器,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缺乏活力。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这样会伤害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教师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心理需要,重视心理反馈,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程实施的每个环节,教师都必须充分考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用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遵循主体参与原则,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在知识中遨游,在智慧中穿梭,让激情荡漾。这样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地参与教学活动,并能从中体验想象的兴奋,成功的喜悦,自主的豪迈,课堂也因此充满活力有效,从而远离单调、沉闷和机械化。

  2、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领路人,成为学生很好的合作伙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师生关系,更要创造一种朋友式的民主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和权利,师生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教师不强求学生服从自己,学生也不盲从教师,敢于向教师发问,敢于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见解;教师也要不耻下问,虚心向学生学习,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真心诚意地与学生进行平等交往和交流,克服教学专制,体现教学民主。教师必须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要以真正民主的心态与学生交流,平等待人,以理服人,而不是动辄训斥、压制学生。同时还要重视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学生观点是偏激的,甚至是错误的,也不要武断地加以否定,而应该做大量的引导工作,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怕错而不敢举手、不敢发言。所以要坚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为学生创造发表看法的机会,只要他们有发表看法的欲望,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努力营造一种平等的、轻松的、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被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主动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老师不再是课堂上的“权威”,只是给学生提供思考、发现、创造的最大空间的服务者,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让课堂充满活力。

  3、挖掘学生特长,激发表现欲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拥有自己的特长,他们或擅长歌唱,或擅长绘画,或思维敏捷……教师若能根据学习的内容挖掘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从而体验到参与教学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课堂也因此充满活力。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发挥特长,展示自我,我提前布置作业:要求他们围绕“炼就慧眼,维护权益”为主题搜集资料,通过合适的方式表现出来。学生觉得有了让他们发挥才能的舞台,热情非常高涨,准备也非常充分,有编写、表演小品“维权”的,有展示漫画“有奖销售”的,有编顺口溜反映“消费现象”等等,尤其是小品表演,他们对每个环节都进行精心设计,语言、动作、神态都表现得恰到好处,幽默风趣,赢得学生阵阵掌声。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参与的热情,感染了所有的学生,就连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也更主动了。好的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在其中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地审美创造,设计一个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目标,带领学生为实现着一目标而努力。使课堂真正成为激发学生活力,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手段,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才能找到自信,焕发热情。

  二、利用情境,营造“有效”的平台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注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是一味简单说教,对于今天知识面广、求知欲强的中学生来说,必然会缺少兴趣,视学习为负担,课堂气氛自然就死气沉沉,更不用说教学效益的提高了。而良好的情境设置,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对问题探索的强烈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撞击学生心灵,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以愉悦的心情激起生命活力。而且因其特有的气氛、生动的情境,成为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艺术。如在教学“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这一内容时,我播放电影《长征》并配以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优美感人的旋律, 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特定的年代:在战火纷飞、环境险恶的艰难环境中,中国红军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克服千难万险,摆脱敌人围追堵截,取得长征的最后胜利。学生很受受感染,思绪万千,我顺势利导:今天的我们要不要提倡艰苦奋斗精神?我们该怎样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学生有感可发,思维活跃。从学生喜爱的图片、录像、诗歌、时事热点、每日新闻、小品表演导入,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将学生的心智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将实际生活与生命教育联系起来,试图从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创设了一种具体形象、震撼心灵的教育氛围。

  三、合作学习,让学生“活力”四射

  新课程实施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时尚,给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并取得良好的课程效益。但现实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操作方法和规律等方面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1、精心设计合作方略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总体设计师,又是主要组织者,教师必须对合作进行精心设计,从分析学生、目标设置、分组策略、任务选择等都要进行全面设计,同时可事先让学生知道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在实际操作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及时点拨,给予适度的组织和调控,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2、问题设计要恰到好处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要适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让学生“蹦一蹦,够得着”,如果问题过大过难,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思而不得,劳而无获;如果问题过小过易,学生虽能对答如流,只是表面上的热闹,久而久之,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失去动力和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是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又要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

  现代教育倡导自主的、互动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同时也倡导关注全面性、差异性和独特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重视运用教学技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课堂活力,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读《课堂研究》有感2

  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点,也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的教学策略设计可以使得教师能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工作框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课堂面貌得以改观,促进和改善师生教与学的质量,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它是由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直接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问题服务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首先要对教学目标等各种影响教学的可能因素有明确的认识。在设计教学时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要善于深入钻研教材,预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而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充满情趣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热烈探求。教师预设的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内心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去表达,迸发了智慧,同时情感受到了熏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学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

  渲染创境,激发学生情感。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渲染。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渲染,在总结学生发言的情况下,梳理了学生的思维,及时提升学生的情感,这时候再进行有感情朗读指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补充资料,激发学生的情感。数学学习应当有一个开放的空间,数学学习源于生活,还要结合生活、回归生活。

  创设复述法。激发学生的说话动机,消除学生懒说话、怕说话的思想情绪和心理障碍,产生想说的欲望,锻炼敢说的勇气。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着力营造这种“欲说”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疏通学生的思维,从而实现“情动则辞发”。

  教学策略种类很多,以思维碰撞为主的策略。主要是运用了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话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或交流引导学生在群体思考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进行相互学习。以讨论来促进学生的交往,促进他们掌握参与倾听、表达、竞争、协作等各种技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运用这个策略的时候,要把握好时机,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的思考,有交流的需要与必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以感知为主的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这类方法的特点是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和真实性。

  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教师设计教学策略时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的教学条件下,新的教学媒体层出不穷,功能越加丰富,在进行媒体选择时,应该根据各个教学要素的不同情况,选择相对最佳的教学媒体,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各种媒体的特性,有机结合地选择教学媒体,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启迪学生思维和鼓励学生创新的过程,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资源,有利于学生构建新颖的思维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其创新能力。人类智力的开发离不开创造,教学方法的发明创造又赋予智力开发以新的形式,我们在重视继承传统教学策略的同时,善于学习中外先进教育理论,在继承的同时,注意创新。

读《课堂研究》有感3

  新课标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一、课堂教学活动要目标明确

  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体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广泛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学生参与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声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培养学生们语感的主要手段。但是往往外来语的陌生的语音,特殊的语法,会使小学生感到与母语巨大的差异,从而在内心产生排斥。因此导致在记忆和理解上的多种学习困难。如果这种困难一点点的堆积到一起,就会挫伤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在教学中采用形体语言教学就能解决这些困难了。如:在学习英文26个字母时,我就采用了形体语言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教师们会有同感,在学习英文字母时课堂会很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差,所以我吸取了这些经验教训。使得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既开动了脑筋,又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会了知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英语情景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外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更易于创造、模拟母语学习环境,使外语教学在科学而且正确的方向上施行。“情景教学”是指:在外语教学中运用于交际的社会情景。脱离了社会情景,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景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我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互动。小学英语课中根据学生的年段不同,“师生互动”的着眼点也不一样。高年段的学生英语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同时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教师重在“导”,引导学生调动知识储备,使表达的内容更丰富、思路更开阔,句型更为完整与准确。

  三、课堂教学语言简明易懂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十分重视正确使用课堂用语,在备课时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课堂对话情景做好充分准备,充分发挥它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使英语教学更有成效。同时,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

  实施小学英语有效性的教学还有许多的技巧,有待于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研究与探索。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是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读《课堂研究》有感4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关键,而课堂教学又是师生实现其生命价值的主要阵地。于是,师生关系的好坏便至关重要了。众多的学生、家长、教师对理想的师生关系的企盼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大家共同期望的师生间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然而,有些教师在师生关系方面似乎悟出了一个道理:“时时摆出一付教师的架子”,像卫道士似的吓唬学生,如果教师的权威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如果教师的职业及其生命价值若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来摆阔,那肯定是“活得很累”、“干得无味”,也是难有成效的。我刚毕业时,当一个班的班主任,有的同学很调皮,为了减少管理的麻烦,我对他们厉言厉色,表面看来一片平静。但后来,我与一学生谈起时,他说,同学们都很害怕我,所以有事也不跟我说,对老师敬而远之,致使有些事我不能及时了解。师生之间关系紧张,也不利于教学。所有当过学生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一种内在的感觉和希望:学生出于自己的心理安全、学习生活快乐与个人发展的考虑,追求的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

  师道尊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埋藏的也很深,它是制约新型的师生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封建社会里,为师之道,尊严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知识与真理的化身,学生对教师俯首听命是天经地义、无可非议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但实际并非如此,在师生关系方面,由于师道尊严的长期影响,再加之“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导致一部分师生关系仍比较紧张,一些学生的人格仍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新型的'师生关系还很难实现。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推行,会使人们日益意识到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劣根性,也会日益认识到未来的为师之道应该是“关爱为本,友情至上,共同发展”。这种认识和观念,必将成为我们构筑新时代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教师应微笑的,学生也应是微笑的。如是“微笑教育”、“快乐教育”将党驻于具有新型师生关系的学校里,师生共同浇灌的“乐教乐学”之花,必盛开于教育的百花园中。刚毕业时,由于自己的思想不够开放,认为只有让学生对自己敬畏就可以了,所以平时在对待学生时,总是威严有加,不舍得给学生一丝笑容,使课堂上气氛沉闷,效果也不理想。

  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愿意尊重自己心目中的优秀生,而不大乐意尊重所谓的差生,似乎优秀生才有尊严与自尊心,应当得到爱护与尊重,而那些所谓的差生则无尊严与自尊心可言。事实上,无论优秀生还是后进生,无论考试成绩理想或不理想,无论没过失还是有过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都有一定的尊严和自尊心,都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必须一律予以理解、爱护和尊重。网上不时爆出某地教师怎样惩罚学生,造成对学生身心的伤害不说,还使自己臭名远扬,也给社会带给困惑:当今的教育怎么了?教师变成什么样了?这个问题不能不令人沉思!

读《课堂研究》有感5

  假期有幸拜读了《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这本书,从中获益匪浅。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更多懂得了课堂的有效性对老师和学生的重要性,教师要从各方面考虑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变成一种具有艺术性和高效性的活动。下面是我的一些启示和收获。与大家共勉。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和学生开展定量时间的教学活动后,学生获得了什么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必须考虑以下的三个要素:一,学习时间的投入(长度)。二,学习效果的产出(收获)。三,学生学习的体验(苦乐)。其有效性是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性学习,获取更多的语言信息,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 重视课堂环节的合理安排,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更好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意识到课堂的作用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体验生活、接受先进文化、训练灵性的课堂;是学生创新、体现人文价值、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主阵地,课堂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为老师教学定好基调,也是英语课堂的有效性实施的唯一尺度。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的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学习方法的书,并教他们一些改善大脑记忆力的锻炼方法;对于作业出现较多的错误,不是简单用红笔打“×”,一概否定,而是把正确的部分划出来,使他们感到还有希望,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还要经常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哪怕是点滴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学生并不是单纯地追求表扬,他们会把老师的表扬看成是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激发继续向上的动力。创建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

  二、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现阶段造成课堂的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教学理念不正确,重视知识能力的学习,忽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管理上,求稳定而不求高效;教学要求与学生基础不相适应,一刀切的现象,缺乏选择性和层次性;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的教法;教学内容偏多、教学要求偏高、急于求成、要求一步到位;教学注重预设性发展,缺乏生成性,教师是主角,学生做配角;没有挖掘、理解教学内容,没有清晰把握教学要求的层次,没有精心的预设,教学随意、没有体现学科价值;课堂上只下达学习任务,没有启发、指导、反馈和评价,放任自流。

  针对于上述的教学缺陷,给出一些合理的改进方法:

  课堂上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选取灵活多样、有效的教学模式。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在课堂上进行师生平等的、民主的、开放的思维层面的对话。在此基础上教学模式要灵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集中到授课内容,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和保证。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很难象学汉语一样轻松自如地掌握。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要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如何能一上课就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

读《课堂研究》有感6

  《课堂研究》是钟启泉教授有关课堂教学研究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新作。本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结合古今中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尤其是国际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分析,为我们科学地开展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建议了策略,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途径和方法。但由于时间有限,也因本书理论性强,有许多新的理论术语一时难于完全理解,所以本人在浏览了全书后,重点对本人比较感兴趣的和在教学中比较困惑的章节进行了研习,主要收获体会如下:

  一、关于课堂和课堂转型

  钟教授提出“课堂是儿童成长的场域”,“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成长”,“成长的主旨终究是更为优质的经验的重建”。我非常认同此观点。因为,课堂是儿童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儿童几乎二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重视课堂这个儿童成长的场域,让它真正成为儿童全面发展和成长的场域。在这里,儿童的身心应得以健康发展,儿童的认知经验应得以更优质的建构和发展,为未来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儿童的`人格得以健全良好发展,儿童的个性得以张扬和完善。

  同时,课堂也是培育“文化传递力和创造力”的场域,课堂教学是以科学、艺术、技术之类的文化方式作为媒介,生成自身的意义,在儿童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换意义。所以,学校的课堂不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空间。

  倡导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转型应是从“知识传递”的教学转向“知识建构”的教学,即从“教堂”转向“学堂”。真正的“学堂”应是如此:方向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学习是自我主导的,学生是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的。

  二、关于“学”与“教”

  (一)儿童的“学”

  1.学习是行为的变化;2.学习是意义的建构;3.学习是领悟的生成;4.学习是一种经验的能动再建。

  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学习,使之成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的创造,情境说和对话说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1.学习是一种“文化实践的参与”。莱夫主张“情境学习”,因为学习是一种“情境性活动”,是对不断变化的文化实践的理解与参与。

  2.学习是一种对话性实践。

  (二)关于“教学沟通”

  在教学中,无论是在学习内容还是在教师面前,儿童都是以自己的见解、观点、经验为背景的拥有社会意识的存在,而教师也是作为拥有社会意识的主体参与教学的。

  所谓教学的沟通过程就是拥有不同代码系统的人员之间,以学习素材为媒介进行的及其复杂的沟通过程。教学是以教师的代码系统为媒介,获得积累了文化先人的代码过程。

  在新的教学沟通中,不仅是语言,相互交换眼神与相互之间的肢体接触也被用来交换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每位儿童赋予自己的行动以意义。教师的教育技术使得儿童感知到身体、触发其身体动作的“临床知识”。

读《课堂研究》有感7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教”的方式决定“学”的方式。教师的导航、定向作用与学生的良好学习方式养成息息相关。

  实验东校市级课题《良好学习方式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开展渐入佳境,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理论的引领,需要学习同行的特色经验,读书可以能使我们获得理性知识,使我们少走弯路。《自主与引导》的每一个作者和我们一样都是一线教师,他们首先是一个有心人,记载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他们是个思考者,记述了一次次的感受感悟;他们又是改革者,用真诚点燃师生的智慧之花。

  《自主与引导》作者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的重要品质,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关系到人的可持续发展。现在的社会正逐步向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转变,只有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而基础教育就是培养这一能力的基石。

  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我们的市级课题开展以来,现今的课堂教学在自主学习方式的环境下还暴露出诸多疑问,需要寻求突破口。比如,课堂中学生自主了,教师的作用在哪里?这里想起来汪小慧老师执教的《什么是自主学习》一课中给学生的辩论题,【组织辨一辨】:(1)自主学习是指自己独立学习,不需要老师的任何指导。(2)自主学习可以随心所欲的学习,不受任何限制。老师们如果来解读辨析一下本题,相信可以得到下面的答案:自主学习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它是有序、有法、有规的动态学习;教师不是旁观者、局外人,而是设计师、引路人。因此,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周密组织和合理引导,这样才能保证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度。

  《自主与引导》本书正是突出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一种启迪,是一种激励,引导的内容包含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和做人,看第二章内容:自主学习方式的引导策略有:1.合作引导策略;2.对话引导策略;3.讨论引导策略;4.探究引导策略;5.参与引导策略;6.体验引导策略。可以看出,每个引导策略都来自与课堂实践的需要,课堂是研究的主阵地。课例研究是绣湖中学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东校的学科渗透子课题也把课例作为载体,经过2年多的实践表明,以课例为媒介,专家、同伴、教师本人得到了充分的交流,找到了共同发展的结合体。本学期,我校将继续课例研究,并细化以下环节:“课前骨干教师、主课题成员课前指导——上课——评课研讨——再次实践——反思提炼。”搭建网络研究平台,促进教师间的同伴互助和思想互联。

  再细读老师们的一份份案例,感觉到教学案例虽平凡却渗透着科学理念,教育故事虽朴素却蕴含着教育真理,老师们引领潮流抓住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潜心探索,又脚踏实地用心去研究,《自主与引导: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研究》一书展现了一个完整真实的研究过程,读的过程中,虽然有时也感觉到某些内容的稚气,但绣湖中学的老师们从“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这一对教学中的矛盾入手来研究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背景下的引导策略,其探究很有价值,读了本书也开阔了我的研究视野。

读《课堂研究》有感8

  粗读了王鉴博士的《课堂研究概论》,才浅浅体会到课堂研究的实质是在课堂中进行课程与教学问题的研究,而非我们通俗所想的研究课堂本身。一直以来我总是混淆这个概念,而今虽有点体会,但还不是很深。当翻到第十八章的时候,觉得这个题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比较熟悉,因为近几年我们学科也一直在讨论这个课题,什么样的体育课才称得上有效?缘此,故细细地拜读了几篇,现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想法。

  老生常谈,什么叫有效?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或许很多同行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我作为体育学科的任课教师必须结合实践来浅谈我的理解。具个通俗的例子:一个体育课当中,教师的讲解花去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而且讲解基本上没切中要害,将内容重点和难点混淆是非,您说这堂课的效率会高吗?那么什么是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怎样才能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1、合理的教学设计

  我们进行的教学设计应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乐于接受,同时也学到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教学设计中应围绕主题,选择各种趣味性的游戏,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而对那些单调、乏味、重复的教材进行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和竞争性。如教学设计中要注意队列队形的转换与衔接以及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意图。

  2、合理的教学目标

  目标统领内容,引领学生发展是有效教学的依据。教学目标过高则难以实现,就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但是过于简单又无法起到激励的效果。如去年我们城东片教研活动时,有一位老师上的.是小学二年级教材,要求掌握军事五项素质:有前后滚翻、向左右转走、头上方抛球等,我想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过高了吧!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具体明确,有可操作性,并还需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3、合理利用场地器材

  合理利用场地器材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有效的场地器材布置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如上半年“潮涌普陀”张其斌老师上的篮球课中,将学习篮球运球技能的场地划成一个同心圆,分前后排,这样既将学生都在自己的视野之内,又很好的解决了练习的密度和强度等等,使学生有强烈的兴趣来学习这节内容。

  二、驾驭课堂要自如

  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习方法的引领是有效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一般,将课堂上的“三有”即“有序、有趣、有味”处理好,我想已经是成功一半了吧!

  1、课堂的有序

  有序是指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步骤清晰,包括场地器材的安排简单、经济,以便于操作和组织教学。因此教学中应该加强体育课堂常规的要求,安排常规内容上不应经常变动,必须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要将常规要求体现在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上,平时要不断提醒,对于违反的同学要求其及时改正。整个课堂的有序,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

  2、课堂的有味和有趣

  课堂的有趣和有味,将它合起来称其有趣味。就是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有趣味,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游戏就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由于学生天生好动,兴趣广泛,采用有趣味和竞争性的游戏组织形式,有利于完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体育游戏的教学不仅要遵循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而且还需要重视弱势群体的需求,以促进学生增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将具体、枯燥的基础知识、技能融入有趣、活泼的活动或比赛中。让学生回味无穷,希望每节都是体育课。

  有趣味还应表现于教师的语言,语言是师生间传递信息的最重要工具,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越高,则教学效果越好。人们往往以为,只有进行思想教育,传授文化知识的教师应该讲求语言的艺术性,可是我认为只要是一名教师就应该讲求语言的艺术性,这就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对于体育课,由于教师教学环境相对开阔,学生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所以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用适当的模仿动作和适当富于表情的手势进行教学,同时还要用爽朗干脆、铿锵有力、亲切感人、充满活力的语言去感染、鼓励、吸引学生。我记得舟山蓉蒲学院的严老师讲过:特级教师最厉害的就是一张嘴,他在一节课中表扬学生的话从没重复过。

  三、课后反思要深刻

  课后反思促进教师进步,教学是永远无法达到完美的,因此在每次课堂教学后,进行反思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反思所写的内容可以是:(1)写成功之处(2)写不足之处(3)写学生创新(4)写教学灵感(5)写教学中困惑的问题等等。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思想、行为、效果等方面的理性思考,是一位教师业务提高的必要手段。一个只顾教课而不善于反思总结的教师,是难以成为名师的。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最后,就像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查认为的那样,“如果使学生习惯简单的接受或者被动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体育课堂就要求学生动起来,在玩中学,在笑中练,一张张稚嫩的脸上都带着汗水的笑脸!

  希望自己片面的理解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结合,不断提高,使自己更有信心的面对新课改要求下的体育教学发挥出更有效的积极性,真正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读《课堂研究》有感9

  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其他的工作,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儿童,每个儿童都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教师利用课堂对儿童传授知识,课堂是“儿童成长”的场域。教育不是单纯的习得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成长。所以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进行研究。本学期我们研读的是是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的《课堂研究》。《课堂研究》这本书主要从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课堂研究的视点、课堂研究的方略、课堂研究与教师成长四方面论证了课堂不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的空间,“课堂研究”绝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活动。钟教授在书中对课堂教学及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讨论,为我们一线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读完全书,让我不禁思考起来,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学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会学习会阻碍人的'发展。所有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何谓儿童的学,钟教授在书中提到学习是行为的变化,学习是意义的建构,学习是领悟的生成,学习是一种经验的能动再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自己经历思维过程,自己掌握方法,自己领悟,他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学会技能。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一直都有困惑,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学生要学的内容不比高年级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学习语文的工具。拼音在课程标准中的没有单独列出来,只是作为识字写字的工具,降低了拼音掌握的要求,让拼音成为工具。现行的部编教材中拼音部分的学习安排的很紧张。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让学生掌握拼音很困难,可拼音的学习又是很枯燥,需要多次训练才能真正到达成为工具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游戏导入,故事导入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中去。但是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后面进行的知识的学习。拼音的学习还需要扎实的训练,如辨别形近的字母,如进行拼读练习等等,辨别形近字母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比一比谁能更快分出来;音节拼读训练让学生自己尝试,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拼读节奏。学生自主参与了,自己经历了思考过程,自己有了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学会。

  二、识字写字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而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学习课文,又要让学生识字写字,任务非常艰巨。写字和识字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写字时,学生也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认识了,写的时候又会多一笔,或者少一笔,更有甚者,将这个字混到那个字上去写。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音形义结合的文字,在识字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非常重要,如利用加减法识字,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识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适当进行识字比赛调动内驱力,拓展课外的识字渠道,教会学生生活中积累汉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发现汉字规律,掌握了识字方法,才是识字的本质所在。而写字的环节不能忽视,同样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参与,从笔顺的书空,每一笔的写法,到示范书写。当然写字的部分不能随意放手到课后。

  三、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整理的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阅读教学同样也是低年级语文课堂的重点。低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是儿歌,诗歌,故事为主。内容都是比较浅显易懂的。对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讲解,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没有自己感受。而“读”才是阅读课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是任何时髦的教法都无法取代的。“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课堂是学生的,激励孩子们在课堂上行使自己的学习权力应该是我们当前课堂上要关注的。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是我们每个教师可以也必须要为学生做的。

读《课堂研究》有感10

  《课堂研究》是钟启泉教授有关课堂教学研究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新作。本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结合古今中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尤其是国际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分析,为我们科学地开展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建议了策略,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途径和方法。当我一页一页、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往下读时,就发现《课堂研究》一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这是钟启泉教授延续《读懂课堂》的思想精髓,深入课堂研究的真实现场,也是钟教授的“课堂研究三部曲”的第二本作品。作者用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亲历的教学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读此书不仅是一种享受,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我的教育观带来了更多的启迪。

  《课堂研究》意在“化零为整”,实现“经验的重建”,将“课堂”作为一个整体的空间——一个社会的、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空间,将儿童、教师、课程、教学等等要素放置在鲜活生动的场域中加以考察。通过诠释课堂研究的意蕴、视点、方略,作者希望向读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展现一个崭新的教育实践研究的图景。

  《课堂研究》立足于课堂本身,以一种深入其中的、随之起舞的态度展开观察与探讨。而这,恰恰可以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或者说课堂事件当事人的视角。在书中,我们看到的话题都是细致的、彼此关联的、动态的或者说指向实践的。这种关联与置身其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研究和课程改革实践中“自下而上”的潮流,也迎合了教育实践研究,特别是课堂研究的现实需要。从课堂研究到教学创造,承上启下之作,不可不读!

  “课堂研究”是一种教学实践研究。这种研究对于我们而言,是通过教学研究,尝试解决课堂教学直面的种种问题,建构明日之课堂实践可能性的场域;对于研究者而言,是教育学概念内涵的发现与再发现的场域。这本书从“课堂与课堂研究”出发,探讨课堂转型的意蕴和课堂研究的特质。阐述了 “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领导读者重新审视“学”与“教”及其关系。讨论了“课堂研究的视角”分别考察了问题学习、自主学习、协同学习、三维目标、课堂互动研究、课堂话语分析等多个不同的课堂研究理论,探索教学创造的多维逻辑。罗列了“课堂研究的方略”从“技术”层面考察了课堂研究与教学创造的方式与方法,对单元设计、练习系统设计、学习环境设计、课堂规范、有效教学等多个影响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并提出了操作性建议。总结了“课堂研究与教师成长”则考察了学习共同体和“授业分析”这两种课堂研究的模式。附录“分享课堂创造的世界遗产”则系统梳理了从苏格拉底到维果茨基共12位教育家及其教育实践研究思想与成果,帮助读者从历史的脉络中探寻课堂研究与教学创造的真谛。 在读完了全书后,重点对本人比较感兴趣的和在教学中比较困惑的章节进行了研习,体会最深刻的几点如下:

  一、关于课堂和课堂转型

  钟教授提出“课堂是儿童成长的场域”,“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成长”,“成长的主旨终究是更为优质的经验的重建”。我非常认同此观点。因为,课堂是儿童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儿童几乎二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重视课堂这个儿童成长的场域,让它真正成为儿童全面发展和成长的场域。在这里,儿童的身心应得以健康发展,儿童的认知经验应得以更优质的建构和发展,为未来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儿童的人格得以健全良好发展,儿童的个性得以张扬和完善。 同时,课堂也是培育“文化传递力和创造力”的场域,课堂教学是以科学、艺术、技术之类的文化方式作为媒介,生成自身的'意义,在儿童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换意义。所以,学校的课堂不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空间。 倡导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转型应是从“知识传递”的教学转向“知识建构”的教学,即从“教堂”转向“学堂”。真正的“学堂”应是如此:方向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学习是自我主导的,学生是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的。

  二、关于“学”与“教” (一)儿童的“学”

  1、 学习是行为的变化;

  2、 学习是意义的建构;

  3、 学习是领悟的生成;

  4、学习是一种经验的能动再建。

  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学习,使之成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的创造,情境说和对话说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1、 学习是一种“文化实践的参与”。莱夫主张“情境学习”,因为学习是一种“情境性活动”,是对不断变化的文化实践的理解与参与。

  2、 学习是一种对话性实践。

  (二)关于“教学沟通” 在教学中,无论是在学习内容

  还是在教师面前,儿童都是以自己的见解、观点、经验为背景的拥有社会意识的存在,而教师也是作为拥有社会意识的主体参与教学的。 所谓教学的沟通过程就是拥有不同代码系统的人员之间,以学习素材为媒介进行的及其复杂的沟通过程。教学是以教师的代码系统为媒介,获得积累了文化先人的代码过程。 在新的教学沟通中,不仅是语言,相互交换眼神与相互之间的肢体接触也被用来交换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每位儿童赋予自己的行动以意义。教师的教育技术使得儿童感知到身体、触发其身体动作的“临床知识”。

  总之,我们常常耕耘在课堂教学中,再多一些思考力,把研究课堂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去颠覆往日那落伍的理念,定会感受到阅读此书的幸福感,定能感受到课堂学习中生成的满足感。

读《课堂研究》有感11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有效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这里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指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仅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低效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低效也可以说是有些知识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得到能力的发展。而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第一,要对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第二,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第三,从长远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提高;第四,从机制来说,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问题是最紧要的问题。第五,课堂教学的前奏----备课和课堂教学的巩固----作业、练习的布置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要有系统性和计划性。

  上文提到低效也可以说是有些知识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

  无论是备课还是作业、练习的布置都要求教师精心选题,是教师下题海,而不是学生下题海。教师精心选题还应做到不同题型选题,做到同一类题不要有太多的重复,或拿到某地的题不进行筛选就整套整套印发给学生做,挤去学生其他科的学习时间,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就自己的薄弱学科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各科学习成绩。如果各科都搞题海战术,势必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不符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原则,更谈不上科学性和计划性。

  我们应该经常扪心自问:这节课的教学有效吗?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我们该怎么做?首先要了解学情,合理确定学生学习的目标,备好课。面向全体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根据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与原有基础。解读教材固然重要,解读学生同样不容忽视。

  传统的课堂,教师总是首先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而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却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课前的充分准备。教师在备课之前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在教学中,教师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妙用竞争方法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事先预设的教法,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不能无视学生所呈现的生命信息,来选择教法。教师要对课堂明察秋毫,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保证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要及时调整课堂练习。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理解掌握新知的情况与练习时间的长短,增减练习的数量。如每位同学独立练习有时可调整为分组练习。分组练习有时也可以调整为独立练习,让学生全员参与。有时还可以布置一些选择性练习,来调控课堂练习的量,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将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读《课堂研究》有感】相关文章:

《读懂课堂》读书心得06-21

父母课堂读后感04-29

《父母课堂》读后感05-01

课堂自我评价04-09

从小学的课堂到初中的课堂-初二记事02-25

研究实习报告07-23

天宫课堂观后感04-23

研究求职信02-17

研究毕业实习报告12-28